01
之前受腾讯邀请做了一次直播分享,跟大家聊了聊如何提高孩子数学思维。
我是晚上8点15分直播的,等我10点40结束后,正想洗洗睡了。
临睡前打开后台瞄一眼,没想到,都是这样的消息……
那次直播有32W人参加,不过有些读者因为是中途进来的,所以内容没有听全,有些精华的地方漏掉了。
因此,我想,还是花点时间把讲座总结一下吧,里面有一些内容确实很有意思,也是我这么多年带娃的经验总结。
讲座里最出彩的,估计就是如何利用教具学数学的那一段了!
我用的教具是乐高。
学数学最重要的是理解,这个理解包含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理解数字
第二个维度是理解规则
而乐高对这两个方面都很有帮助!
02
第一个维度:理解数字
在这个维度里,乐高积木起到的是一个等量代换的概念。也就是说,任何物体咱们都可以用乐高来类比。
比如说:
桌上有3个苹果,妈妈又拿来4个苹果,问桌上有几个苹果?
那么孩子就可以用乐高来类比,一块积木就当做一个苹果。
这是桌上原来的3个苹果:
这是妈妈又拿来的4个苹果:
放在一起,数一数,这就是一共有7个苹果。
这里用到的就是类比思维。
它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理解难度。
小学阶段,数学里最难的就是应用题,而应用题首先遇到的难点在于文字的理解,如果文字都理解不了,那么解题自然无从谈起。
这时候用积木来类比,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本来是抽象的数字,我用具象的积木都摆在孩子面前,根据题目的题干来做相应的动作。
比如“拿来4个苹果”,我就把4块积木拿到孩子面前。
这下她们就能瞬间明白题目的含义了!
第二个好处,就是降低了计算难度。
对于刚接触计算的孩子,她们习惯于掰着手指数数,这说明她们对于数学,更习惯于通过具象演绎来理解数字。
手指头毕竟只有10根,如果超过10怎么办?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积木来代替。
比如计算“3+4”,我们就可以摆出3个积木和4个积木。
这样孩子就能通过数数,知道“3+4”的结果是7。
03
第二个维度:理解规则
数学里,除了上面说的计算和应用题,另外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数学概念和规则。
这个难点在于规则和概念都很抽象,如何让孩子深刻地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
咱们先说加减法
孩子学的加减法是基于十进制的,那我们怎么帮孩子理解呢?
比如这道题:
8+3=____
我们可以先画一张表格,左边是十位数,右边是个位数。
我们在个位数这一列,先放上8块积木。
然后再放上3块。
这么一数总共有11块,但是这张表格有个规则,那就是:
满10块积木的话,就要把10块积木变成1,挪到左边一列去。
于是根据这个规则,我们就把积木变成了下面这样,左边一列是1个十块积木,右边一列是1块积木。
通过这个方法,孩子就能理解了什么是十进制,还明白了十进制计算里进位的含义。
2
接着再说乘除法
乘法里有一个非常难理解的规则,那就是乘法分配律,也就是下面这个公式。
很多孩子拆括号的时候,常常会丢三落四。
因此怎么帮孩子理解呢?
依然通过积木来帮忙!
比如下面这道题目的拆括号,利用乘法分配律应该是: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帮孩子理解。
首先取3块积木和4块积木,并为一组。
然后再取3块积木和4块积木,并为另一组。
这时候,积木数量是:2x(3+4)。
接着,我们把积木做个变换,3块积木变成2组,答案就是2x3。
4块积木变成2组,答案就是2x4。
那么总数量就是:2x3+2x4。
因为积木数量都一样,因此我们就能得到: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由来!
04
这就是我那天讲座,关于乐高学数学的精华内容分享了。
其实教具的种类很多,不仅仅是乐高,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物品,比如纸张、纸牌、磁力片、麻将啥的都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具。
如果喜欢这种分享,也请点个赞告诉我吧!
有什么想知道的,也可以留言告诉我哟!^_^
理工男憨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