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实践课程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对其制定针对性教育的方法。在校本实践课程中,教师需要参加所属区域内的教研活动,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及时总结经验,以对校本实践课程进行补充与完善。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尚存不足在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各方面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校本实践课程中加以改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部分教师仍未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重视。诚如科学家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存在好动贪玩等情况,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知识相对枯燥的学科,教师一旦在课堂上不注意教学方法,则极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现阶段教育模式中,这一问题仍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依旧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出现,使学生仅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面对数学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即使一时成绩难分高下,学习兴趣相对较差的学生也势必难以在后续学习生涯中始终保持良好成绩[1]。与此同时,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大环境下,分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有部分教师存在仅重视学生分数的情况,而对其他状况一概忽略。仅重视分数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容易频繁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这一教学方式初期可能效果较为显著,但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面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方法下,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公式只能死记硬背,在学习的公式日渐增多后,则容易出现公式混淆的情况,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一旦下滑,学生也更难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这一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2]。
2校本实践课程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创设学习情境小学阶段是好奇心最为强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为其创设学习情境入手。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性质区别,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准备适当的教具,为学生分别拼接三角形与平等四边形,并测试这两种图形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化状况。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等拼出图形并进行实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将在无形中对后续学习更有兴趣。同样的情境也可应用在圆锥体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际操作为学生演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三分之一的问题。选取圆锥形状的容器装满水,再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形状容器中,则一目了然,学生也会对此有更深的印象,学习兴趣也能够随之有所提升。除动手外,教师也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导入,可先抛出问题“大家在游乐场都玩过哪些项目”,并引导学生联想摩天轮,每节缆车中能坐几个人,总共有几个缆车,因而总共能坐几个人,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对乘法有更为形象的感知。创设情境对于教师而言可能并非重要环节,但在学生看来,教师所举的例子能够起到较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较为生动有趣的情况下,学生也相应能够被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也将驱使其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奥秘,并为提升成绩夯实基础[3]。
2.2适当引入游戏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此加以正视,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环节,也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有力保障。游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环节,教师仅需注意在游戏中渗透相应的学科知识,即可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知识的目标。例如在概率与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准备不透明的纸盒并在其中放入手感相同的黑色球与红色球,让学生分组进行摸球游戏,总结摸出红球与黑球的次数,并就此引入概率的相关概念。在游戏环节中,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被充分激发,会出现争先恐后想进行尝试的可能性,从而学习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培养,对于后续学习概率与统计的课程,学生也将更有兴趣,而兴趣也能够支撑其进行不断探索,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好胜心也是小学生普遍具备的特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也可设置竞赛类游戏,以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普通的运算教学活动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则可适当引入游戏,组织班里男生与女生进行运算竞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好胜心,从而也能起到培养学习兴趣的作用。
3结语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面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对校本实践课程进行探索与完善。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类实践探索为课堂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