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通过备课,做到心中有数,分散解决教学难点,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圆满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第一、课题。第二、教学目的。第三、课型。 第四、课时。第五、教学重点。第六、教学难点。第七、教学过程。第八、作业处理。板书设计。第十、教具。
教案的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改。但教法是活的,怎么教取决于老师的智慧和才华。虽然备课时要学习大量的参考资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著名专家的建议,借鉴同行的经验,但总要自己去听课,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写。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经历类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到心中案例,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再到课堂上实际教授。
教案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也称为结果目标。
教案的作用: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经验式教学的不足,将教学工作建立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有了科学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会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教学过程的运行科学、有序、有效,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