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学生发展及

白癜风用什么药抹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0465.html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定海神针”。没有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没有了得以开展的依据,也没有了考查质量的依据。因此,教师都知道教学目标是不可少的,但是在一节课中,教学目标究竟应该是什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又很难说得明白、清晰。

有的教师经常将教学内容当成教学目标(如三角形的性质、万有引力等),而不是把学生学习了这个内容之后获得的发展当作目标;有的教师将哪些要求学生获得的一般性发展当作教学目标,例如,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改善,等等,既不说明创新思维的更具体的指标,也不说明究竟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能够达到这些目标;也有的教师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当作教学目标,例如,讲解动名词的几种用法,演示制氧实验,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内角和,等等,而没有说明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获得什么发展。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重新认识,把教学内容、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活动统一起来。制定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教学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知道学生有怎样的基础与条件,知道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知道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哪些活动来转化,知道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以主体的方式去展开深度学习,等等。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主观制定的,而是对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关联结果的表述;教学目标不是摆在那里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的,而是要真正作为引导教学活动、实施持续的教学评价的依据来发挥作用。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但教学内容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必先转化为学生能够进行思维操作和加工的教学材料,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所谓“教学材料”,是指由教师提供的、蕴含教学意图的、能够通达教学内容的符号或实体性材料,如用于表述知识的符号,以及教具、音像制品和教师的板书、示意图等具体的物质实体,他内在地蕴含知识、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也包含着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活动方式、路径以及过程、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素养形成的自觉规划与引领。

教学材料要成为学生能够操作、思考、学习的对象,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和学习,全面把握并内化知识的核心本质。教学内容是学生深度操作、加工教学材料之后所获得、体会、掌握了的东西。当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材料后,教学内容便从“硬”的知识转变为动态、丰富、鲜活的人类认识过程,成为可以进行思维操作和加工的对象,从而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而非学生学习的替代者,教学内容不是只需学生记忆的、外在于学生的,静态的、客观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全身心投人去理解、领会、评判、体验、感受,才能“活”起来、“动”起来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的符号表达以及文字符号表述的逻辑,还能够理解文字符号所传达的内容与意义,即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