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在家早教早教这门课,新手爸妈应该如何

“呦,回来啦,起色不错呀。”

“恭喜加入当妈队伍,以后周末一起约着带娃上课呀。”

“你家宝宝3个月了吧,准备给他报啥早教课啊?我儿子当时报了个闪卡课”

这是新晋宝妈晓丽产后回归职场的第一天,同事们的关心问候中不乏“早教”这一高频词汇。

她不知道早教具体是哪个年龄段,但她知道,已经早到她不足3个月的宝宝了。

不知何时起,这股“早教风”吹满地,且越刮越盛。公司里同样结婚生子的同事,闲暇时间,聊的都是早教的事。宝宝又报了哪家早教班,花了多少大洋,早教让宝宝又学到了什么,早教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爸妈们,恨不得量化养娃。就如同上学时休学分,工作后拿绩效一般,在当妈做爸的路上,也希望安排的“满满当当”。似乎给娃安排足够多的早教,自己就能当一个满分妈妈一般。

早教该教些啥?个爸妈心中有“”种答案

提及早教,年轻爸妈无论主动被动,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然而,对于早教的理解和态度,不同家长眼里却千差万别:追捧的家长将其捧上神坛,深陷“起跑线之战”;粗线条的家长则把它视如敝履,推崇宝宝自然生长;而介乎两者之间的,是普遍抱着宁滥勿缺、试试心态的宝妈奶爸。

有上海双高管家庭,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将其送进国际早教中心,接受高大上的潜力开发;也有30多岁的作家举家搬到大理,只为让宝宝接触蓝天白云、阳光微风、昆虫鸟兽,沉浸在更慢也更轻松简单的生活氛围里。

不同的家庭,同一种梦想。父母都期望宝宝在自己推崇的教育方式下,成为未来最特别的那个角色。但正如纪伯伦《先知》里所说的:“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了为何而出发。”早教在社会媒体、身边人、以及个人局限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变得不像在“早教”,而像是父母一厢情愿式的付出和要求。

如何去正确早教,如何实现教育初心,这是一条漫长、且需要随时反思、修正的路。

3岁“华罗庚”,4岁“郎朗”,鸡妈群里牛娃当道

没当妈以前,总觉得“海淀妈妈”真的只存在北京海淀,“牛娃”永远是育儿江湖上的传说。当妈后开启宝妈交流,身边的同事,老家的亲戚,远方的同学……从北上广到三四线,不同的城市,同一个育儿圈。

山西太原的季凡,是当地一所民办幼儿园园长,她的孩子今年三岁半,刚刚送进幼儿园。按照常理来说,身处婴幼儿教育从业者的她在育儿路上应当更理性从容,然而,她平时一不刷抖音,二不逛淘宝。闲暇之余,总是饶有兴致地刷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