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三人组终于回家了。昨天(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着陆,三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
看得人热泪盈眶。没有什么比英雄们的凯旋归来更让人激动了,要知道他们是我国有史以来连续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在太空当中,他们度过了整整六个月时间。他们在太空里跨了年,过了春节,甚至还用地球上“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当做教具,来了一场太空授课。
在太空出差了这么久,航天员们都做了些什么呢?他们不仅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还首次试验了在轨利用手摇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此外,空间站作为太空实验室的成果也十分亮眼,协助地面的科研工作者们完成了几项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实验。
比如说国际首例从人体尿液提取肾上脾细胞,通过基因重编程形式转化为干细胞,再分化为心肌细胞,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首次观测到了人失重条件下心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这些宝贵的数据不仅为载人航天发展提供了帮助,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命,突破极限。现在6个月过去了,航天员完成“出差”任务回家,但是考验尚未结束。航天员在太空中失重状态会导致骨骼和肌肉退化,肾结石患病风险会提高,并且容易发生骨折。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航天员在着陆之后需要躺在担架上,他们还需要漫长的重力再适应的训练,才是一次航天任务的正式完成。
从夸父追日到嫦娥奔月,神话背后是中华民族对浩瀚星空的向往。年10月8号,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被认为是中国航天梦的元年。多年以后,中国在航天事业的探索中屡屡遭到别国的质疑和排斥。尤其是年投入使用的国际空间站,在美国的反对之下,中国被排斥参与使用。但是我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从未放弃。年5月,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年10月,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河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属于中国的空间站。
中国航天从年的蹒跚起步到年的辉煌成就,六十余载,波澜壮阔,风雨兼程。浪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形容词,宇宙浩渺,未来还长,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更多的太空访客。我们的航天梦想也将继续把星河点亮。欢迎三位航天英雄回家向你们致敬。我是俞良看视点,说说你的看法,咱们评论区见,也请您给我留下一个异常宝贵的